|
|
|
您当前的位置:本地通首页 > 本地文化 > 东北民主同盟军第一军副军长郑祖志

东北民主同盟军第一军副军长郑祖志

关键词:郑祖志     我要发布新的信息
  • 相关机构: 郑祖志
  • 电 话:
  • 网 址:http://
  • 感谢 luliangccoo 您提交的信息已被本站采纳
  • 点击率:3282

    已有0网友参与纠错

     东北民主同盟军第一军副军长郑祖志

 郑祖志(1906~1989)是海城起义的重要领导人之一。在当时,可谓名震天下,声播四海。起义胜利后,升任东北民主同盟军第一军副军长,成为陆良人在东北战场职位最高的一位革命武装指挥官。
      郑祖志出生在陆良县城南门街郑家大院中医世家。由于家庭的文化熏陶和父母的良好教育,他上小学时就能熟读《四书》、《五经》。小学毕业后,遵母命,随父学中医。由于勤奋刻苦,进步很快,深受父母及族中叔伯们的夸奖。
       1923年被选送昆明市立医院开办的防疫训练班即种牛痘消毒班学习,以优异成绩结业还乡,在本县积极推广和普及接种牛痘、预防天花的新型医疗卫生工作。先城区,后农村,先坝区,后山区,为增强群众的防治意识,减少天花的疫情发生尽了最大努力。
经过三年的行医实践,郑祖志感受当医生,只能医治国民的疾病,不能医治国民的精神。而治国家之贫,人民之弱者,莫过于治疗精神之创。而医治精神的创伤,又必以军事为先,于是弃医从武,走军事救国的道路。
      1926年与叔伯兄弟郑祖佑一同离家赴昆,报考军校。郑祖佑考入云南军医学校,另一堂弟郑祖惠(已从军)考入云南陆军讲武堂第19期将校班,他考入第19期学生班,成为陆良“一门出三将,三将出一门”的英武之家。经过两年的陶冶和深造,他已锻炼成为一名科班的中国军人。
1928年秋,他以优异成绩毕业,分到滇军第2旅第4团当排长。经过9年的实践锻炼和艰苦努力,由排长而连长,由连长而营长,逐步登上了中级指挥官的地位。
1937年“七七”事变的爆发,揭开了中华民族八年抗战的历史序幕。云南虽然遥居南天,远离内地,但是仍同内地一样,肩负起守土抗战之责,迅速组建出征部队,开赴前方,杀敌雪恨。郑祖志编入第一支出征部队60军183师541旅1081团第一营担任营长。从军长卢汉到师长高荫槐、旅长杨宏光、团长潘朔端,都是久经沙场的战将,极大地鼓舞着郑祖志的抗日决心。
     10月5日,60军在巫家坝举行出征誓师大会,盛况空前,浩气冲天。《云南日报》以醒目标题报道:十万军民气吞三岛(日本别称),三迤健儿大显神威。会后,60军连夜出发,昆明各界特意举行提灯晚会欢送。郑祖志为1081团值班官,率领全团官兵代表60军答谢欢送民众。站满街头的人群,怀着依依惜别的深情,与1081团和全军抗日将士挥泪告别。此情此景,使郑祖志一生难忘。
    部队由昆明出发,经贵州入湖南,徒步行军40余日,到达湖南常德集中待命。沿途受到滇、黔、湘三省的曲靖、平彝(今富源)、盘县、晴隆、安顺、贵阳、镇远、晃县、沅陵、常德等地人民的盛大欢迎和慰问。
     11月底,奉命东开浙江,准备调往江苏,参加南京保卫战。可是,正当部队到达金华、兰溪、杭州、上饶、南昌一线集结待命之时,于12月13日。南京已被侵华日军攻陷。消息传来,如雷轰顶,使60军抗日将士受到极大的心理打击。因为南京是当时中国的首都,首都沦陷,意味着中国战败。
    正当此时,从家乡云南传来了龙云、孙渡的声音。龙云说:日军只能占领南京,不能占领昆明,我滇军健儿和三迤父老有着反帝爱国的光荣传统,在敌人的面前是决不会屈服的。孙渡说:“敌人是利用占领南京来造成我国抗日军民的恐慌。但是,我国有960多万平方公里的地域,一个小小的南京,只不过是我国广大地域的几百万分之一,决不会因为南京的失守就说明中国的失败。中国是不会失败的。中国军队能够利用广大地域,坚持长期抗战,尽其在我,必将取得最后胜利。而日本兵员有限,财力有限,我在长期抗战中,将其消耗殆尽,到那时,它只有无条件投降一条路。”于是,全军将士很快就从沉痛中振作起来,遵照命令,回驻武汉。临上前线之时,蒋介石面嘱卢汉:“将部队整齐军容,从江汉码头过渡后,顺汉口繁华市区绕行一周,至江岸车站上火车。”卢汉遵命以从,使驻汉外国使节及侨商、记者为之大振,说:中国还有如此装备精良,威武雄壮的军队没有开往前线,现在去了,没有打不败的敌人。
1938年4月22日,这是一个非常难忘的日子,也是一个值得纪念的日子。这一天是60军奔赴战场,英勇杀敌的第一天。这一天,还在黎明之前,全军官兵就乘坐排成长龙的大批军车,源源不断地通过苏北重镇徐州,到达鲁南会战的中心台儿庄。在茫茫的夜色中,抢渡津杭大运河。全军渡过运河北岸时,东方才露出微茫的曙光。
     183师是全军的先头部队,而郑祖志所在的1081团又是全师的先头部队。正当他们奔向60军的前沿阵地陈瓦房时,与侵华日军的先头部队遭遇了。而60军的尖兵营是1081团第2营,营长尹国华,云南路南(今石林)人,发现陈瓦房已被日军占领,及时率领侦察连在火海中将陈瓦房夺回。但是,很快就被日军大部队赶到,把他们包围起来。当时,郑祖志是1081团第一营营长,他同团长潘朔端一道,率部增援。不幸,前进到小庄附近,就遭到日军炮火的猛烈阻击。郑祖志冒着枪林弹雨英勇奋进,决心冲破日军封锁,解救尹营之困,而伤亡极大,不能如愿。团长潘朔端负重伤,副团长黄玉龙壮烈牺牲,全营只剩23人,不能再战,奉师部命令,迅速转移,脱离危险。尹营孤军奋战,从早至暮,浴血拼杀,全营官兵500余人,除陈明亮一人生还外,其余官兵,从营长到士兵,全部英勇牺牲。消息传出,人心为之震惊,山河为之落泪。
    卢汉说:“由于尹营坚决果敢地阻击敌军,赢得了全军备战的时间,在整个战斗中,起到了重大作用。”
《云南日报》以醒目的通栏大标题报道说:“为国捐躯,尹营长精神不死;战死沙场,足了平生之愿;浩气长存,堪与日月争光!”
60军在尹营的英雄行动中,受到了极大鼓舞,经过27天的血战,打垮了侵华日军的两个王牌师团,即板坦第5师团和矶谷第10师团,而取得了重大胜利。郑祖志也因功升任副团长。
     同年10月,郑祖志率部参加武汉保卫战。此时,他已调184师数月。60军担负奉新、排市阻击任务,使侵华日军第9师团“不能完成切断粤汉路计划,对保护武汉机关和部队的安全转移,作出了重要贡献。”
     1939年2月,郑祖志率领550团参加南昌会战,在奉新、高安的战斗中,经过五天的奋力苦战,沉重地打击了来犯之敌的嚣张气焰,胜利地完成了本团的战斗任务。
     1940年1月,郑祖志担任60军挺进敌后的挺进队长,与58军的挺进队密切配合,深入南昌西北万家埠一带,破坏侵华日军的大量有线通信设备和公路桥梁,造成了敌人的一片恐慌。为此,58军军长孙渡将军特以新闻通讯的形式撰写了一篇脍炙人口的文章《突起敌后的一支神军》,来赞颂郑祖志他们的战功。
同年9月,日本急于解决所谓“中国事件”即灭亡中国,悍然发动亚洲太平洋战争,企图把罪恶的战火烧到中国的西南,享有盛名的抗日劲旅60军奉命回防滇南。郑祖志正式升任184师550团上校团长。
    1943年,郑祖志因功升任184师少将副师长。
    1945年8月14日,日本裕仁天皇向全世界宣告无条件投降,中国的抗日军民一片欢腾。经过八年的浴血奋战,终于迎来了光辉的这一天。郑祖志感到自己参加抗日的愿望实现了,能以胜利者回敬家乡父老,更是喜不自禁。不久,即于9月,以60军184师少将副师长的身份与师长潘朔端入越受降。
    接受日军投降,不是任何部队都有资格,而是抗日有功部队才能享受这一殊荣。云南对日作战部队有4个整军,即老三军、新三军、60军、58军。而最先奔赴华北战场的是老三军,还在“七七”事变爆发之前,他们就奉命北上。从甘肃的天水出发,行至河南的洛阳,才传来“七七”事变的消息。为了迎击侵华日军,他们日夜兼程,于8月份就抵达河北的保定,并在满城、望都、高碑店等战斗中重创敌军。此后转战山西,获得旧关杀敌、晋南肉搏的称誉。1941年5月,在守卫黄河北岸抗日根据地中条山的惨烈血战中,由于其他部队奉命他调,他们却誓与中条山共存亡,而遭到侵华日军九个师团、六个旅团和大批特种部队共计20余万兵力及400多架飞机的重点围攻,军长唐维源(云南江川人)、师长寸性奇(云南腾冲人)阵亡,数千官兵伤亡。奉命退守汉中地区休整,身处西北,远离战场没有参加受降。受降的三个军分别是60军入越受降,58军代表第九战区在南昌受降,新三军在九江受降,再次表现出滇居高原,民质强劲,以勤耕著称于国中,以善战闻名于四海的云岭精神。郑祖志和全省数百万守土抗战的军民一样,成为这种精神的发扬者与光大者。
      郑祖志走完了自己人生道路前半段之后,于1946年4月24日,开始了人生道路后半段的征程。
      这一天,他和潘朔端将军一同,乘坐美国移交中国使用的“自由号”轮,从越南海防起航,前往东北参加国共内战。
内战,对于全国亿万抗日军民来说,谁都不愿接受,而潘、郑两将军率领的184师,当然更不例外,他们在穿过台湾海峡时收听到美国之音的广播,得知东北已有一支强大的民主联军(即后来的第4野战军)在各地活动,便产生了起义的念头。到达辽宁葫芦岛登陆时,已经战云密布,硝烟四起。184师被指定驻守鞍山至营口一线。师部及魏瑛552团驻海域,张秉昌551团驻鞍山,杨朝纶550团守备大石桥的营口。
      海城位于辽南腹地,是由沈阳、鞍山通往旅大、营口的水陆交通枢纽,战略地位十分重要。东北民主联军为夺取这一战略要地,在184师初到东北,立足未稳之时,即先声夺人,展开战略围攻。战斗从5月24日打响后,步步紧逼,于26日结束鞍山战斗,张秉昌551团大部被歼。民主联军第4纵队在副司令员韩先楚的指挥下,向海城进攻,至29日晚,潘、郑两将军便决定不打,准备起义,并由郑祖志将军以城防司令部的名义,向两名国军督战官少将高参及驻海城其他军、警、宪校级以上军官发出通知:立即到184师师部开紧急会议。上述人员到会后,郑祖志即令事先准备好的特务连小分队解除他们的武装,全部抓捕关押。潘、郑两师长于30日上午6时许,在与民主联军负责人取得联系后,率领师部及552团官兵共计2700余人,离开海城,开往解放区析木城。
     民主联军第4纵队副司令员韩先楚将军特意设宴欢迎潘、郑两师长。同时提出:请立即给守备大石桥及营口的杨朝纶550团写信,叫他们放下武器,把阵地交给民主联军接管,率部前来析木城。经过两次修改,最后由郑祖志执笔,内容是:
朝纶弟鉴:
我们已与东北联军合作,望弟率部来归。
潘朔端  郑祖志
民国35年5月3日晚
    但是,杨朝纶并没有来归。至6月2日,杨朝纶便接到国军发来的代理184师师长任命电,民主联军则以强大火力进行猛攻,使杨朝纶当了俘虏。
潘、郑两师长没有等待550团来归,即于5月31日发出184师起义宣言,并通电全国,开东北战场战术兵团起义之先河。
海城起义,受到中共中央和东北民主联军的热烈欢迎。八路军总司令朱德于6月6日发给潘、郑两师长的贺电说:“见义勇为,振臂一呼,揭和平之义旗,张滇军之荣誉,全国人心无不为之振奋。”《解放日报》在同一天发表社论赞扬“海城的光荣起义”是“不可抗拒的力量。”
     6月18日,起义部队在辽宁安东正式扩编为民主同盟军第一军,潘朔端将军荣任军长,郑祖志将军荣任副军长兼新一师师长,投入解放战争。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郑祖志相继调任东北军政学校军事研究室副主任,第七步兵学校地形筑城系主任,齐齐哈尔市房管处处长,副市长,并任该市第二、三、四、五、六届政协副主席,第八、九、十届人大常委会副主任,第二、三、四、五、六、七届黑龙江省人大代表,全国第六、七届人大代表,民革中央委员及民革中央监察委员等职。
     郑祖志在结束了自己20多年的军旅生涯之后,就一直在远离家乡一万多公里以外的祖国东北边疆齐齐哈尔度过了他的后半生。由于他乐于苦干,勤于工作,不知疲倦,不会休息,处处关心地方,事事想到人民,成为全市群众最尊敬、最爱戴的高尚长者。在十年“文革”的内乱中,他和千千万万的领导干部一样遭到了严重迫害,但是,他认为这是一场史无前例的大冤案,最终是会平反的。因此,对所有的灾难,来而应之,泰然处之。果然,郑祖志终于等到了这一天——1976年10月6日,“四人帮”被粉碎了!内乱的时代结束了!郑祖志和千千万万的领导干部一样得到了平反昭雪,重新走上了工作岗位。1989年7月9日,享年83岁高龄的郑祖志将军,因心脏病突发,抢救无效而离开了人世,受到齐齐哈尔市党政军各界的隆重追悼。留下三女两男,都各有其业,其中长女郑淑英,曾参加云南地下党和中国人民解放军战斗,任楚雄州计生委主任(离休)。次女郑昆英,贵州省农业厅工作(退休)。三女郑维英在东北工作。长子郑泽宇,在楚雄州技术监督局工作。次子郑泽恒,继承祖业,在陆良从事中医医疗工作。

赞助商提供的广告
纠错信息:( 已有 0 人发表纠错信息 )
电话:18187233368 传真: 邮箱:2537396868#qq.com
地址:云南陆良鑫城国际 邮编:655600
Copyright © 2004-2024 陆良网版权所有  技术支持:城市联盟
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id":"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