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良人才网

主题: 【教研之声】以学习任务群为主导培养语文学科核心素养

  • Queenie. 女帝
楼主回复
  • 阅读:314
  • 回复:1
  • 发表于:2023/11/24 11:05:00
  • 来自:云南
  1. 楼主
  2. 倒序看帖
  3. 只看该作者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陆良社区。

立即注册。已有帐号? 登录或使用QQ登录微信登录新浪微博登录

登录查看大图
登录/注册后可查看大图

以学习任务群为主导  培养语文学科核心素养


马街镇大西小学 彭丽君

登录查看大图
登录/注册后可查看大图

登录查看大图
登录/注册后可查看大图

走进“任务群教学”

新一轮的语文课改实施后,《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提出了文化自信、语言运用、思维能力、审美创造四方面的语文学科核心素养,并列出了新的课程结构形式—任务群。

   新课标特别强调了设计语文学习任务群,方式是以语文学科核心素养为纲领,以学生的语文实践为主线。这里告诉我们的信息就是:在任务群背景下的语文教学关注的是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而要达成这一目标,我们需要通过具体的语文实践活动。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中一共包括6个学习任务群,分别是:基础型的语言文字积累与梳理、发展型的实用性阅读与交流、文学阅读与创意表达、思辨性阅读与表达、拓展型的整本书阅读和跨学科学习。我们一线的老师在实际教学时,只有清晰地知道这6个任务群类别,才能去思考你的教学内容究竟适合定位于哪个任务群。

登录查看大图
登录/注册后可查看大图

登录查看大图
登录/注册后可查看大图

也许老师们很困惑,我们教得好好的,为什么要尝试走进任务群教学呢?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在课程理念部分强调: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结构遵循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和核心素养形成的内在逻辑,以生活为基础,以语文实践活动为主线,以学习主题为引领,以学习任务为载体,整合学习内容、情境、方法和资源等要素,设计语文学习任务群。

在“内容组织与呈现方式”部分指出:语文学习任务群由相互关联的系列学习任务组成,共同指向学生的核心素养发展。

相信老师们在了解完新课标中的这两项内容后,一定能感受到我们今后的语文教学之路,那就是尝试用任务群教学的模式去培养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

为什么新课标一定要积极推崇任务群教学呢?从教学方式的变革角度看,语文学习任务群就是要改变语文教学中传统的大量分析、串讲串问的教学方式。其本质是一种学习方式,学习任务群强调学习活动的真实性,贴近学生的学习和生活,使学习和生活不割裂、不分离;以学习任务为驱动,强调学习是一个整体的、连贯的、循序渐进的活动。就是我们常说的语文来源于生活,最终又要回到生活中去。

任务群教学究竟要关注什么呢?新课标突出语文学习任务群的整合性、情境性和实践性。它以语文实践为主题,以主题为引领,以学习任务为载体,整合目标与内容、情境与活动、过程与评价、资源与技术支持等相关要素,设计语文学习任务群,从而加强听、说、读、写的有机结合,打通语文实践活动与社会生活,创设符合学生认知水平的学习情境,引导学生通过完成富有挑战性的学习任务,逐渐积累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学习经验。总之,一句话,整合目标和学习内容,创设一个真实的学习情境,让学生通过语文实践活动提升素养。

同样是单篇教学,以前的教学关注点和现在有什么不一样呢?以前的单篇教学,基本上是基于单元语文要素。但是新课标理念下的单篇教学不一样,不能只是基于单元语文要素。

登录查看大图
登录/注册后可查看大图

登录查看大图
登录/注册后可查看大图

以后得单篇教学究竟该如何做呢?

一、确定它放在哪个学习任务群

一个教学内容如果你想要放在某一个学习任务群,那你首先要明确这个学习任务群,它基本的教学宗旨,基本的教学特征是什么。以《父爱之舟》为例:

如果你把它放在语言文字积累与梳理这一任务群中,那么这篇课文最主要的学习任务就是课文中的重点词,如报考、庙会、启迪、祭祀、磨灭、新滋味等,这些词语要求学生会读会写。再就是这篇课文中的一些核心语段,孩子们只要会抄、会背就可以了,其他的就不用交。

假如你把它放在实用性阅读与交流这一任务群当中,那么就可以把它设定为“父亲回忆录”。让学生根据这篇课文提供的信息,对内容进行梳理、分析、概括,然后为吴冠中先生写一篇父亲回忆录。当然,这个写的过程中还可以引导学生收集资料,再查一查关于吴冠中先生的资料进行补充。

如果把它放在思辨性阅读与表达这一任务群当中,可能我们就要去关注题目为什么是“父爱之舟”,而不是“父爱之琵琶”“父爱之豆腐脑”“父爱之万花筒”“父爱之棉被”,让学生相互之间找理由、找证据、找资料,在课堂上面组织辩论,最终得出结论。

如果把它放在整本书阅读这一任务群当中,那么它的主要教学任务就跟前面的几个完全不一样了,它的主要教学任务就是吴冠中先生的散文集导读,长江文艺出版社专门出版了一本书《父爱之舟》散文集,这篇课文是其中的第一篇,除此之外,里面还有《婚礼和父亲》《母亲》等30多篇散文。所以我们教材中的这篇课文就成了吴冠中先生散文集的导读课,让孩子们学这篇课文其实就是为了激活孩子们进一步去阅读吴冠中先生的《父爱之舟》这本散文集的期待和兴趣。

如果我们把它放在跨学科学习这一任务群当中,那么设定的任务可能就变成课本剧《父爱之舟》的编写与表演,或者是《父爱之舟》连环画的创作等。

那么,通过今早的观课,我们知道叶韩老师是将这篇课文放在文学阅读与创意表达这一任务群当中,因为这篇课文的主要任务就是让学生去感受和体会作者的情感,这是在其他任务群中没有办法完成的。另外,它是一篇散文,一般像诗歌、散文、小说这样体裁的文章更适宜放在文学性阅读与创意表达这一任务群中。

所以当我们用任务群设计一个单篇教学时,就要先问问自己,这个单篇最适合放在哪个学习任务群。刚刚我只是借助《父爱之舟》这篇课文举了一个极端的例子,假设这篇课文可以放到所有的六个学习任务群当中。

二、创设学习活动真情境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在课程理念第4条提出“增强课程实施的情境性和实践性,促进学习方式变革”。

新课标要求的情境是指向于语言文字运用的,也就是这个情境可能是学生今后会遇到的一个真实的需要迁移课堂知识解决问题的场景。学习任务情境重在真实,侧重于在今后生活中唤起联想、启发思考,而“课堂激趣”中的情境,只是一个教学的手段,可以出现在课堂内的任何教学环节。

另外,学习任务情境是素养的载体,必须在任务布置之前交代清楚,贯穿任务的始终。

三、学习活动转向任务式

任务群视域下,当前教学要转向到任务式的学习。而不是单纯的对某一个知识点的讲解,或者说某一种技能的训练。

我们要转变思想,不要总是一言堂,满堂灌,多通过设置任务,让学生在完成一个个学习任务的过程中获取知识,得到素养的提升。



登录查看大图
登录/注册后可查看大图

登录查看大图
登录/注册后可查看大图


   落实“以读促悟”

朗读是语文教学的一种重要手段,也是一种可以为课堂创造浓厚学习气氛的手段。“书读百遍,其义自见”“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写诗也会吟”,可见朗读在语文教学中的重要性。课标中明确指出,语文阅读教学要重视朗读,让学生充分地读,在朗读中整体感知,在朗读中培养语感,在朗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

我们平常的语文课堂一般来说有三种朗读方法:

第一种是“心灵诵读”。心灵诵读就是边读边体会句子的意思和作者的情感表达,然后用合适的情绪把它读出来,这样的朗读不是简单的一读了之,而是在教师的精心指导下,通过诵读使学生与文本发生深层次的对话,它是一种理解文本的方式,也是一种表现与传达理解的方式,是师生与文本的情感交融,体现了以朗读为主线,感悟为核心的阅读方向。

第二种是“多元赏读”。在课堂中,我们可以为学生创设一个朗读情景。教师通过创设富有感染力的语言,让学生进行多元化赏读,就会使朗读变得美好起来。不仅学生的赏读热情会被一次次激发,而且很容易也就理解了文章的内容,如《秋天的雨》这篇课文当中有这样一个句子“橙红色是给果树的,橘子、柿子你挤我碰,争着要人们去摘呢!”这个句子在指导学生朗读时,我们就可以为学生创设这样的情景:农民伯伯走过来,看看橙红的橘子树,又看看一树灯笼似的柿子,一时竟拿不定主意摘什么好……

第三种是“理解悟读”。读书时,如果学生先能理解词语的意思,进而再将词语融汇到句子里,自然就能读出作者蕴含于字里行间的那份情、那份美。如我们课堂当中,叶韩老师引领学生去理解了“新滋味”,再让学生带着理解去读这句话,那么情感就水到渠成了。

虽然朗读并不是课堂的唯一,但它是本、是源,无论怎样指导朗读,其根本目的在于使学生感悟课文主旨,品味文章情感,练就读书本领,最终在读中积累、悟情、得法,使学生的语文素养得以提升。



  
  • 彩涵
  • 发表于:2023/11/24 11:44:43
  • 来自:云南
  1. 沙发
  2. 倒序看帖
  3. 只看该作者
赞赞赞
来自手机版
(0)
(0)
  
二维码

下载APP 随时随地回帖

你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微信登陆
加入签名
Ctrl + Enter 快速发布
""